本报记者冯瑶
通讯员曾胜欧伟祥
今年春节前后,广东省肇庆市历经一轮冷空气的考验后,再次迎来了“早晚低温寒冷、中午阳光明媚”的暖冬天气。肇庆市地处粤桂两省交汇处,是交通枢纽城市,每年这个时候,都会有被称为“铁骑大军”的归乡者途径此处,与他们相伴的是地方机构开展的“暖流行动”。
归家路上的“变与不变”
据悉,由广西自治区在粤务工人员组成的摩托车“铁骑大军”,每年春运期间都会从广东省各地出发返乡过年,而肇庆市是归途的必经之地。自2003年开始,肇庆市每年都会在沿途各县区设点,开展“暖流行动”,为务工人员安全往返提供热姜粥、面食、简易医疗服务、免费摩托车检测等贴心志愿服务。
在肇庆市高要区小湘镇“暖流服务点”上,来自广西来宾的周先生早上5点多从中山市小榄镇出发,已经骑了近4个小时的摩托车,预计约8个小时到家。“来杯热茶暖暖手,喝碗姜汤暖暖胃。”人行高要支行志愿者吴依洋对周先生说。吴依洋一边亲切地招呼周先生取暖喝茶,一边叮嘱其注意适当休息,确保行车安全,还在摊位配置的自助查询机器上,帮助他查找下一个“暖流服务点”的交通情况。
这是金融服务“暖流行动”的第18个年头,在金融服务驿站摊位,吴依洋细细说起她观察到的“变与不变”。
不变的是金融送福送服务送知识。每年“暖流行动”,人行肇庆市中支都组织金融系统志愿者,在服务驿站向返乡群众派发新春对联贴纸、金融知识小册子,宣传反假货币、打击非法集资、反洗钱、个人征信等知识。
“今年有个有趣的变化,不少群众喜欢聚在摊位用手机‘扫’福。”吴依洋说。随着移动支付在城乡的快速普及,“手机支付宝集五福送亲人朋友”已经成为新春的又一“年味”事。今年,人行肇庆市中支也在派送的“福”字贴中,增加了金融知识宣传普及、线上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服务的二维码,为群众送上别样的“新春祝福”。
不仅如此,变化的还有“铁骑大军”的显著减少。随着近年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,务工人员返乡的选择多了。以往春运期间,最多有50万“铁骑大军”途经肇庆市返乡。据广东省总工会预计,今年的规模将减少至10万以内。
美丽家乡的“变与不变”
在肇庆市的乡村地区,虽然微信红包已司空见惯,但“过新年,换新钱,封红包,送吉利”仍然是新春佳节长辈对儿孙不变的关爱。而变化的是,各乡镇群众换新钱已经不用跑银行,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在村委会“两站一点”服务中心轻松兑换。
近年来,人行肇庆市中支深入推进反假货币工作重心前移,在全市各县区村委会创新打造111个反假货币宣传站、反假货币监测站、小面额人民币及残损币兑换点、农村反假货币“两站一点”工作网络体系,在强化金融知识宣传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、加强部门联动协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记者了解到,今年元旦过后,人行肇庆市中支就把新钞、零钞按计划调配到各“两站一点”,组织银行机构开展“迎新年换新钱”暨反假货币知识宣传活动。“以往得跑上10多公里路去银行,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兑换。新年要给孙子孙女们新压岁钱,给他们讨个好彩头。”广宁县江美村村民李大婶兴奋地告诉人行肇庆市中支的工作人员。
据介绍,截至今年1月20日,该行已在肇庆市各县区“两站一点”举办了105场“迎新年换新钱”暨反假货币知识宣传活动,通过“两站一点”辐射到327条村,兑换新钞、零钞及残钞9274笔,金额合计867.18万元。
除了乡村金融服务的贴心变化,肇庆市金融精准扶贫今年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也发生了积极变化。
2019年,人行肇庆市中支启动了肇庆市“百行扶千村”金融精准扶贫专项行动,构建了“两机制一平台”(金融精准扶贫联络员机制、银行扶贫志愿者服务机制、金融精准扶贫融资对接平台),对肇庆市111个省定贫困村、约1200个涉及精准扶贫对象的行政村定点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对接工作。据统计,自“百行扶千村”专项行动启动至今年1月20日,短短4个月时间,肇庆市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646笔、金额1.38亿元,加权平均利率为5.06%,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26人。